- 编辑精选
- 2008 · 32 首曲目 · 1 小时 48 分钟
创世纪
Hob. XXI/2
1791 年至 1792 年间,海顿第一次到访当时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——伦敦,并在当地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,获得了巨大成功。这次为期不短的访问,加之两年后于 1794 年至 1795 年间的再访英国,让海顿深深体验到了伦敦在音乐表演方面的高规格与多元性,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大合唱团演绎的亨德尔清唱剧便是范例。这些被认为是《创世纪》这部 19 世纪初音乐的里程碑式作品的直接灵感来源。海顿的这部清唱剧创作于 1797 至 1798 年,1799 年在维也纳一经首演便即刻获得了成功。作曲家在创作中使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管弦乐色彩,以及各种合唱与独唱的组合,并将古代和当时的多种音乐风格熔于一炉,以此描绘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故事。 《创世纪》最初的德语歌词由热衷于亨德尔和巴赫音乐的外交官 Gottfried van Swieten 男爵编写,部分内容选自《圣经》中《创世纪》一章的原文,部分内容则是专门为咏叹调与合唱全新创作。它的主题无疑对于在宗教上十分虔诚的海顿具有很强吸引力。正如文本中对于声部和角色的划分,《创世纪》的音乐包括女高音、男高音和男低音的咏叹调与宣叙调,以及基于《圣经》文本的合唱。独唱演员们在第一部分中各自扮演大天使 加百列、乌列尔和拉斐尔,在第三和最后一部分中则化身为亚当(男低音)和夏娃(女高音)。 海顿创作的管弦乐引子——《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os》以其黯淡的色调令人感到耳目一新。它和宣示着“光明”(light)的爆发式大合唱一样,都是让人惊叹的戏剧性时刻。海顿的创造力一如既往,为上帝的创造提供了生动的音乐肖像,并且为伊甸园的天堂景象创造了深刻而感人的刻画——这一切都在最后的赞美诗中达到了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