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 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

Op. 13 · 悲怆

贝多芬是同时代人中最受尊崇的钢琴家之一,却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“超技演奏家”。这是因为当时社会流行的趋势是在天花乱坠的演奏技法上做文章,而贝多芬却致力于不断突破(当时尚不完善的)钢琴这件乐器的性能极限,甚至经常弹断琴弦也继续演奏,完全将焦头烂额解开断弦的助手和周遭的混乱置于不顾。 在贝多芬创作生涯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中,《悲怆》奏鸣曲(《第八钢琴奏鸣曲》)最为彻底地捕捉到了这位初生牛犊的炽热激情。“悲怆”(Pathétique)也是真正由贝多芬本人所起的少数几个标题之一。这部奏鸣曲完成于 1798 年,题献给贝多芬最重要的赞助人之一——Karl Lichnowsky 亲王(1761-1814)。 《悲怆》的第一乐章刚开始,贝多芬便好像是掷出了一个凌厉的 C 小调和弦,紧随其后的则是一连串破坏调性的减和弦,它们共同拉开了接下来暴风雨般音乐景观的大幕。奏鸣曲中间的《如歌的柔板》(Adagio cantabile)乐章,像是风暴之中一片平静的绿洲。而在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的结尾处,我们又回到了那令人不安的 C 小调。只是,这一次的音乐里多了一些俏皮的幻想。

相关作品

选择国家或地区

非洲、中东和印度

亚太地区

欧洲

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

美国和加拿大

OSZAR »